作为一名与娃斗智斗勇了六年的妈,我完全能理解那位深夜喊出“什么关系?啊?什么关系?互为相反数啊”的妈妈。在中国,肩负身心养育责任的基本是妈,“周末爸爸”之所以能心平气和跟孩子谈话,还不是因为相处少嘛。
妈跟娃的“斗争史”里,包含了各种威逼利诱、赌咒发誓、甚至恨不能断绝关系,然后循环往复再来一轮,双方都身心俱疲。实践出真知,在我对娃尝试了以上所有方法后,恰好看到了一个实验。
这个实验是在1938年做的,实验人叫伯尔赫斯·弗雷德里克·斯金纳,美国心理学家,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。
他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子里,每次按下按钮,则食物掉落。有时是按一下就掉食物,有时则是需要按多次才会掉落食物,不管怎样,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,它甚至会一直按按钮等待食物。第二个实验是,如果小白鼠不按下按钮,箱子就会通电。结果小白鼠的确学会了按按钮,但遗憾的是,一旦箱子不再通电,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会迅速消失。
斯金纳认为,教育就是塑造行为,行为塑造的方式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。这在箱子实验中表现为食物的掉落,在网络游戏中表现为获得金币、升级等奖励,在对孩子的教育中,你可以理解为各种形式的奖励,比如金钱、或者出游奖励等。
别忘了第二个游戏。同样是刺激,惩罚是当个体做出某种反应后,立即给他一个厌恶刺激,或者不愉快的情境,比如不按钮的小老鼠得到电击,不守规矩的小孩得到呵斥、打屁股、禁足。你不会在网络游戏中遇到这种情形,比如上线次数减少就扣除你的金币,因为游戏设计者清楚地知道,斯金纳理论不鼓励惩罚,因为一旦惩罚移除,行为就会恢复原样,他们宁愿用实验一的奖励刺激、积极强化,来建立一种更容易、更持久的行为“上瘾”。
好了,说回妈妈和娃的关系,这个实验给我大的刺激是,它并不新鲜,我在办公室早就领教过这一套了,老板通过全勤奖收买了我们的赖床时间,又通过绩效奖励干掉了我们偷懒的想法,我们被塑造成勤勉的白领,斯金纳箱起了多大的作用啊。
为什么回到亲子关系里,我们就那么不清醒了呢?反复不定地使用积极刺激和消极刺激,孩子在好处和惩罚面前游移不定,在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,和他心里的那个捣蛋鬼之间拉扯。
我不想说奖励对亲子关系里的行为塑造的作用,这么说,会让人反感孩子难道是为了长成你希望的样子而出生的吗?父母怎么能拿孩子做实验呢?
可是,那些跟孩子正在拉锯战的母亲们,有多担心孩子不能从小养成好习惯,情绪暴躁,遇事躲避,她们就有多希望能给孩子正面影响。奖励,不失为一种好方法,你也可以换个词,鼓励。永远看到他做得好的一面,总是看到他的一丁点进步,一辈子当他的迷妹迷弟,爱他,就这样。叛逆孩子学校 www.q*** 阳光新希望教育学校
学点行为心理学 大的好处并不是控制孩子
嘉兴中小学辅导班相关信息
2024-12-23
2024-12-19
2024-12-12
2024-12-02
2024-11-28
2024-11-19
2024-10-31
2024-07-18
2024-07-12
2024-07-06